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 > 义

义(義)是什么意思

  • 大义灭亲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大义灭亲

   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,即使亲如父子、兄弟也不顾。春秋时候,卫国的石厚同公子州吁相勾结,谋杀了卫君桓公,他的父亲石碏(què鹊)就用计把他也杀了。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君子曰:石碏纯臣也,恶州吁而厚与焉。大义灭亲,其是之谓乎!’”

  • 天经地义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天经地义

   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《孝经》云: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意思是说,礼、孝都是天地问常行不变之道。后用以指颠扑不破的真理,或表示理所当然,无可怀疑的意思。

  • 开宗明义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开宗明义

    《孝经》第一章名。邢昺疏:“开,张也;宗,本也;明,显也,义,理也。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,显明五孝之义理,故曰开宗明义也。”今用以指说话或写文章一开始就把主旨点明。

  • 仁至义尽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仁至义尽

    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蜡之祭也,主先啬而祭司啬也,祭百种以报啬也,飨农及邮表啜禽兽。仁之至,义之尽也。”蜡祭是周代的一种祭祀。每至年终祭祀所谓有功于农事的诸神。原意是,这种祭祀,有功必报,以尽仁义之道。后指对人的爱护、关怀、帮助尽了最大的努力。

  • 以义割恩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以义割恩

    和“大义灭亲”的意思相近。指为了大义,而割断私恩。《汉书·孝成赵皇后传》:“恩之所不能已者,义之所割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以义割恩也。”

  • 成仁取义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成仁取义

    谓为正义而殉身。详见“孔曰成仁”条。

  • 多行不义必自毙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多行不义必自毙

    多做坏事,一定自取灭亡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”

  • 言不及义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言不及义

    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,难矣哉!”后指说话没有一句正经的。

  • 舍生取义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舍生取义

    为正义不惜牺牲生命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

  • 羔羊之义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羔羊之义

    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:“羔羊之皮,素丝五紽。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”朱熹注:“小曰羔,大曰羊;皮,所以为裘,大夫燕居之服。素,白也;紽,未详,盖以丝饰裘之名也。退食,退朝而食于家也。自公,从公门而出也。委蛇,自得之貌。南国化文王之政,在位皆节俭正直,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,而从容自得如此也。”后世因以“羔羊之义”形容士大夫行为清廉节俭。《后汉书·王涣传》:“故洛阳令王涣,秉清修之节,蹈羔羊之义。”

  • 资父之义-古書典故辭典

    资父之义

    即君臣之义。《文选·张协·七命》:“有生之欢灭,资父之义废。”李善注:“《孝经》:‘资于事父以事君,而敬同。’”刘良注:“平生欢娱之道灭,而君臣之义废,失资于事父以事君也。”资:凭藉、依赖。

  • 背恩忘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背恩忘义bèi ēn wàng yì

    见【忘恩负义】(1075页)。

  • 背信弃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背信弃义bèi xìn qì yì

    背:违背。 不守信用,抛弃道义。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反动派的背信弃义,还有一件更令人怒发上指的事,出在西安。”《新儿女英雄续传》第一章:“末了,他痛苦而抱怨的说:‘谁料想到,美蒋竟会这样背信弃义呢!’” 也作【弃信忘义】。《北史·周本纪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
  • 不仁不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不仁不义bù rén bù yì

    仁:仁爱。义:道义。 刻薄残忍,不讲仁德和道义。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窥若辈之倒行逆施,是直欲陷吾元首于不仁不义之中。”

  • 不义之财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不义之财bù yì zhī cái

    用不正当手段搞到的财物。《元曲选外编·无名氏〈小张屠〉第三折》:“说与王员外,再休贪不义之财。”《古今小说·临安里钱婆留发迹》:“做官的贪赃枉法得来的钱钞,此乃不义之财。”

  • 成仁取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成仁取义chéng rén qǔ yì

    见【杀身成仁】(905页)。

  • 词严义正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词严义正cí yán yì zhèng

    见【义正词严】(1289页)。

  • 从容就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从容就义cóng róng jiù yì

    就义:为正义而牺牲。 非常镇静、毫无畏惧地为正义而英勇牺牲。宋·朱熹《近思录》卷十:“感慨杀身者易,从容就义者难。”《南村辍耕录·卷十四·忠烈》:“一皆从容就义,是其难也。”韬奋《经历·“六个人是一个人”》:“假使来了不测之祸,把我们这几个人绑出去枪毙,我们应该怎样?我们的一致的回答是应该一致的从容就义。”

  • 大仁大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大仁大义dà rén dà yì

    高度的仁爱,高度的正义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至于刘琮降(曹)操,豫州(刘备)实出不知;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,此真大仁大义也。”吴玉章《从鸦片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·十三》:“(喻云纪)深受感动,觉得革命既是大仁大义的崇高事业,而革命同志又复亲如手足,因此便要求加入同盟会。” 又有【大仁大勇】。(勇:勇敢)。曹靖华《采得百花酿蜜后》:“在‘大夜弥天’的年代,他(鲁迅)本着大仁大勇的精神,‘肩住了黑暗的闸门,放他们(青年)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’。”

  • 大义凛然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

    大义:正义,正气。凛然: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。 形容为了正义而无所畏惧的庄严神态。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·孙氏〈西斋录〉》:“人作书,无所回避。孙樵所作《西斋录》,乃是私史。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,上配天皇;条高后擅政之年,下系中宗,大义凛然。”吕振羽《简明中国通史》第十三章:“这都是‘丹心贯日月’,大义凛然,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高贵品质,在此千百年后,犹令我们感觉骄傲和光荣。”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三十一章:“袁宗第和尚炯见他说的话大义凛然,口气坚决,便不再劝阻了。” 又有【正气凛然】。(正气:刚正的气节。)《上饶集中营·三军可夺帅,匹夫不可夺志》:“‘不!我是新四军的军长,如果新四军要有什么问题,一切责任由我承担!’(叶挺)军长正气凛然地说。”

  • 大义灭亲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

    为了维护正义或国家人民的利益,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,使之受到国法制裁。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记载,卫国大夫石碏(què)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同谋杀死了卫国的国君卫桓公,石碏为了君臣的大义,就把石厚杀了;当时有人赞扬说:“大义灭亲,其是之谓乎!”《隋书·杨素传》:“大义灭亲,春秋高义。”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十八章:“治军如治国,宁可大义灭亲,不可因私废法。” 又有【以义割恩】。(以:因为,为了。义:正义。割:断绝,灭。恩:恩惠,恩爱。)用大义割断私恩,指对违义的亲人或对自己有恩惠的人决不徇私情。《汉书·孝成赵皇后传》“恩之所不能已者,义之所割也”颜师古注:“言以义割恩也。”

  •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dú shū bǎi biàn,qí yì zì xiàn

    见:同“现”,显露。 读书遍数多了,其中的意义就自然会显现出来。语本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志》注引《魏略》“(董)遇善治《老子》,为《老子》作训注;又善《左氏传》……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:‘必当先读百遍。’言‘读书百遍而义自见’”。吴晗《谈读书》:“‘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’,这话是有道理的。” 也作【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】、【熟读百遍,其义自见】。明·张岱《与祁文载》:“古人云:‘熟读百遍,其义自见。’盖古人正于熟读时深思其义味耳。”

  • 断章取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

    章:篇章。 原指引用《诗经》中某一篇章的诗句,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,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。语本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“赋诗断章,余取所求焉”。《礼记·中庸》“《诗》云:‘相尔在室,尚不愧于屋漏’”孔颖达疏:“记者引之,断章取义。”宋·孙奕《履斋示儿编》卷六:“‘一人有庆,兆民赖之’,本非爱敬事,孔子则取以证天子之孝;‘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’,本非诸侯事,孔子取以证诸侯之孝。夫如是,然后见夫子于《孝经》之书,断章取义,无所不可,而六经之道通矣。”朱自清《经典常谈·诗经第四》:“断章取义是不管上下文的意义,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,就当前的环境,作政治的暗示。”后指不顾全文和原意,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,孤立地摘引别人的文句或谈话。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科诨第五》:“只消两三个瞌睡,便隔断一部神情,瞌睡醒时,上文下文已不接续,即使抖起精神再看,只好断章取义作零出观。”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九回:“碰巧他这位老贤甥,听话也只听一半,竟是断章取义。” 又有【断章截句】。《宋史·选举志二》:“臣僚请:‘学校、场屋,并禁断章截句,破坏义理,及《春秋》经越年牵合。’”

  • 多行不义必自毙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多行不义必自毙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

    不义:违背正义。毙:死。多干坏事的人,必然自取灭亡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”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他们要闹,就让他们闹够。多行不义必自毙。”

  • 恩断义绝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恩断义绝ēn duàn yì jué

    恩:恩爱。义:情义。 恩爱情义都完全断绝。指夫妻或其他亲属关系决裂。《元曲选外编·无名氏〈刘弘嫁婢〉第一折》:“罢罢罢,我和你两个恩断义绝。血脏牵车儿,扯断这条肠子罢。”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你道三巧儿被蒋兴哥休了,恩断义绝,如何恁地用情。”(休:旧指丈夫抛弃妻子。) 也作【恩绝义断】。《元曲选·关汉卿〈鲁斋郎〉第三折》:“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。”(休书:旧指休妻的文书。)《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剧本选集·〈宇宙锋(汉剧)〉第一场》:“自今日出相府恩绝义断,死至在他乡地永不回还。”

  • 恩深义重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恩深义重ēn shēn yì zhòng

    恩德情义极为深厚。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两下恩深义重,各不相舍。”《醒世恒言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:“不想母亲叫孩儿陪伴,遂成了夫妇。恩深义重,誓必图百年偕老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啊!我们到底该叩谢叩谢这位恩深义重的姐姐才是。” 也作①【恩深似海】。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海誓山盟,各无他志。真个:恩深似海恩无底,义重如山义更高。”②【情深义重】。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一十三回:“及至无可如何……那情深义重的也不过临风对月,洒泪悲啼。”③【恩深爱重】。《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剧本选集·〈白蛇传〉(京剧)·第十六场》:“素贞与许郎恩深爱重……望求老禅师放他出来,夫妻重聚。”④【恩高义厚】。《安徽戏曲选集·徽剧〈赠剑〉》:“蒙公主不弃臣陋,恩高义厚。”⑤【情深义厚】。《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剧本选集·〈百日缘〉(楚剧)》:“与董郎配夫妻情深义厚,恨父王御旨下拆散鸾俦。”

  • 反经合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反经合义fǎn jīng hé yì

    经:常道。 虽然违背常道,仍然合于义理。唐·温大雅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卷二:“不为欺绐(dài),自然反经合义,妙尽机权。”(欺绐:欺哄。)唐·刘知几《史通·杂说上·诸晋史》:“然杨能反经合义,足矫奢葬之愆。”

  • 高义薄云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高义薄云gāo yì bó yún

    薄:迫近。 高深的义理上接云天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屈平、宋玉导清源于前,贾谊、相如振芳尘于后,英辞润金石,高义薄云天。”又指人十分有义气。章炳麟《狱中与吴君遂张伯纯书》:“得君遂手书,并墨银三百圆,资助讼费,高义薄云,感激无量。”

  • 急公好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急公好义jí gōng hào yì

    热心公益,慷慨仗义。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卷四:“彼输财助赈者,急公好义,固不可不量加鼓励。”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此次由上海捐集巨款,来晋赈济,急公好义,己堪嘉尚。”《四世同堂·五七》:“他知道好汉不要吃眼前亏,他的刚强、正直、急公好义,到今天,已经都没了用……他愤怒,但是无可如何。”

  • 慷慨就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慷慨就义kāng kǎi jiù yì

    就义: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。 情绪激昂地为正义而英勇牺牲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六章:“现在是四更时分,彭(楚藩)、刘(复基)、杨(洪胜)三位,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。”马烽《刘胡兰传·附录》:“那醒目的标题是:《十七岁的女英雄刘胡兰慷慨就义》。”

  • 慷慨仗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慷慨仗义kāng kǎi zhàng yì

    不惜一切地主持正义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二回:“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,我心里喜欢;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人。”《洪秀全演义》第九回:“黄兄慷慨仗义,弟虽力薄,亦可少助之!”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十五章:“哪有过象这样慷慨仗义?这真正是闻所未闻!”

  • 辜恩背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辜恩背义gū ēn bèi yì

    见【忘恩负义】(1075页)。

  • 顾名思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顾名思义gù míng sī yì

    看到名称,就想到含义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昶传》:“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,皆依谦实,以见其意,故兄子默字处静,沈字处道,其子浑字玄冲,深字道冲。遂书戒之曰……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”(汝曹:你们。)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桓南郡与道曜讲《老子》,王侍中为主簿,在坐。桓曰:王主簿可顾名思义。”田汉《〈中国地方戏曲集成〉序》:“京剧,顾名思义……是以北京为根据的全国性剧种。”

  • 寡恩少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寡恩少义guǎ ēn shǎo yì

    形容人冷酷无情、刻薄自私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十二回:“这刘敏生在寡恩少义的老子手内……长成了个大人。” 也作①【寡情少义】。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臆论·神仙》:“当此之时,方将伤心悼痛之不暇,而尚复能逍遥极乐耶?岂寡情少义忍心害理者,方能为神仙耶?”②【寡恩薄义】。上海京剧院《海瑞上疏》第八场:“不、不、不!分明是个寡恩薄义的暴君!”

  • 毫无疑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毫无疑义háo wú yí yì

    疑义:可以怀疑的道理,可疑之点。 一点也不怀疑。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六回:“为什么他毫无疑义,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帐呢?是第二据。”现多指没有一点可疑的地方。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“我们的工作成绩是很显然的,毫无疑义的。”

  • 豪侠尚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豪侠尚义háo xiá shàng yì

    为人豪爽勇敢,崇尚义气。孙中山《心理建设(孙文学说)》第八章:“于同学中物识郑士良号弼臣者,其为人豪侠尚义。”

  • 假仁假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假仁假义jiǎ rén jiǎ yì

    伪装仁义慈善。《朱子全书·历代一·唐》:“汉高祖私意分数少,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。”《苦斗·四六》:“然后拿出正房来,放在胡杏面前,假仁假义地劝她。”

  • 见利思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见利思义jiàn lì sī yì

    遇到有利于自己的事,首先考虑这是否合乎道义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”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臆论·名利》:“《论语》曰:‘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。’可见仁之与名,原是相辅而行,见利思义,以义为利。” 另有【见利忘义】。指遇到私利,就忘掉道义。《汉书·樊郦滕灌靳周传》:“当孝文时,天下以郦寄为卖友。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唐·王勃《送劼弟赴太学序》:“轻进苟动,见利忘义。”《三家巷·二六》:“杨志朴说:‘是呀。流氓政客,都是见利忘义的。’”

  • 见义勇为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见义勇为jiàn yì yǒng wéi

    看到正义的事,就勇敢地去做。语本《论语·为政》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”。《宋史·欧阳修传》:“天资刚劲,见义勇为,虽机阱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”《四世同堂·二》:“她的责骂,多数是她以为李四爷对朋友们还没有尽心尽力的帮忙,而这种责骂也便成为李四爷的见义勇为的一种督促。” 又有①【见义勇发】。《宋史·陈希亮传》:“希亮为人清劲寡欲,不假人以色,自王公贵人,皆严惮之。见义勇发,不计祸福。”②【见义必为】。《警世通言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》:“俺赵某一生见义必为,万夫不惧。”

  • 交易不成仁义在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交易不成仁义在jiāo yì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

    见【买卖不成仁义在】(650页)。

  • 开宗明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开宗明义kāi zōng míng yì

    开宗:阐明宗旨。明义:说明道理。 本为《孝经》第一章的篇名。《孝经·开宗明义第一》邢昺疏:“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,显明五孝之义理,故曰开宗明义章也。”后指作文或讲话首先说明主旨。韬奋《患难余生记》第二章:“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出的关于宪政的小册子,开宗明义第一章,一开始就用四号大字把中山先生‘反对自由’的话全部分印出……其实中山先生所反对的是‘一盘散沙’的自由,绝对不是民主政治中的民权自由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·通讯一》:“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,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。”

  • 礼义廉耻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礼义廉耻lǐ yì lián chǐ

    礼:礼法。 崇礼、行义、廉洁、知耻。语本《管子·牧民》“何谓四维?一曰礼,二曰义,三曰廉,四曰耻”。原为管仲协助齐桓公推行政令时所依循的准则。以后历代统治者常用作维护其统治的原则。宋·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一书》:“天子蚤(早)夜忧勤于上,以礼义廉耻婴士大夫之心。”(婴:约束。)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十一:“自今尔等差官出外,必精选知礼义廉耻明达大体无贪污淫秽之行,然后遣之,仍严加戒饬,庶几纪纲以正,不辱朝廷之使命。”清·黄宗羲《子刘子行状上》:“先生言:礼义廉耻,士君子居身之本系焉。”

  • 买卖不成仁义在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买卖不成仁义在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

    生意虽没做成,但感情义气还是存在的。《红旗谱》卷一:“嫌人家来做买卖,买卖不成仁义在,打倒人家干吗?” 也作【交易不成仁义在】。《七侠五义》第二十四回:“买卖中的规矩,交易不成仁义在,虽然木料没批,酒肴是要预备的。”

  • 没仁没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没仁没义méi rén méi yì

    指没有一点情义。《警世通言·庄子休鼓盆成大道》:“似你这般没仁没义的,死了一个,又讨一个,出了一个,又纳一个。”

  • 弃信忘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弃信忘义qì xìn wàng yì

    见【背信弃义】(49页)。

  • 千里送鹅毛,礼轻人义重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千里送鹅毛,礼轻人义重qiān lǐ sòng é máo,lǐ qīng rén yì zhòng

    指礼物虽轻微而情重意深。语本宋·欧阳修《梅圣俞寄银杏》“鹅毛赠千里,所重以其人”。宋·黄庭坚《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》:“千里鹅毛意不轻,瘴衣腥腻北归客。”《镜花缘》第五十回:“他这礼物虽觉微末,俗语说的:‘千里送鹅毛,礼轻人义重。’只好备个领谢贴儿,权且收了。” 也作①【千里送鹅毛,礼轻人意重】。黄梅戏《送鹅》:“桂兰:‘老田,千里送鹅毛,礼轻人意重呵!’”②【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】。《红日》第十五章: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!大家不要客气,吃一点!’罗光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,对战士们说。” 也单作①【千里鹅毛】。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洒雪堂巧结良缘》:“敬此候问夫人起居,兼致菲仪数十种,聊表千里鹅毛之意,万勿鄙弃。”②【礼轻人意重】。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虽然不值甚钱,是一个北京客人送我的,却不道:‘礼轻人意重’。”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三章:“虽是小意思,‘礼轻人意重’哩。”

  • 轻财仗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轻财仗义qīng cái zhàng yì

    也作【轻财重义】。见【仗义疏财】(1355页)。

  • 情深义重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情深义重qíng shēn yì zhòng

    也作【情深义厚】。见【恩深义重】(264页)。

  • 穷不失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穷不失义qióng bù shī yì

    穷:穷困。失:违背。义:礼义,正义。 即使穷困,也不做违背礼义的事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故士穷不失义,达不离道;穷不失义,故士得己焉,达不离道,故民不失望焉。”

  • 取义成仁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取义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

    见【杀身成仁】(905页)。

  • 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qún jū zhōng rì,yán bù jí yì

    义:正经的道理。 整天成群地聚在一起,不谈一件正经事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,难矣哉!”鲁迅《在钟楼上》:“有的是‘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’,有的是‘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’。” 也单作【言不及义】。多用于自谦,指谈不到义理上。《魏书·阳尼传》:“臣位卑识昧(mèi),言不及义。”(昧:愚昧。)

  • 仁义道德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仁义道德rén yì dào dé

    仁义:仁爱、正义。 儒家所标榜的道德规范。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其孰从而听之。”曹禺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李石清:你(指黄省三)满肚子的天地良心,仁义道德,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,养活你的妻儿老小,可是你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住。”

  • 仁义之师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仁义之师rén yì zhī shī

    师:军队。 指伸张道义讨伐邪恶的军队。《三国志通俗演义·姜维避祸屯田计》:“吾与国家除害,正欲兴仁义之师,伐无道之主,汝安敢逆吾意耶!”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一幕:“这假使不是仁义之师,是怎么也不能办到的。” 也作【仁义之兵】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五回:“吾兴仁义之兵,来安浙江,汝何故助贼?”

  • 仁至义尽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仁至义尽rén zhì yì jìn

    原指诚心报答有功于农事的神灵,就是尽了“仁义之道”。后用以表示对人的爱护、帮助或对人的容忍、原谅已到了最大的限度。语本《礼记·郊特牲》“蜡(zhà,又读chà)之祭也……仁之至,义之尽也”。(蜡祭:周代在十二月举行的报答有功于农事的神灵的祭祀。)宋·陆游《秋思》:“虚极静笃道乃见,仁至义尽余何忧。”清·黄宗羲《陈乾初先生墓志铭》:“夫性之善在孩提少长之时,己自弥纶天地,不待后来,后来之仁至义尽,亦只还得孩提少长分量。”

  • 舍生取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舍生取义shě shēng qǔ yì

    取:求取、取得。义:正义。 指为了正义、真理而牺牲生命。语本《孟子·告子上》“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”。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一:“君子舍生取义,小人则舍生为利。”梁启超《墨学微》第五章:“人之所以能不爱其死者,最要莫如自认道德的责任,即所谓义务观念是也。孔子所谓杀身成仁,孟子所谓舍生取义,皆以此观念为中坚也。”

  • 深明大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深明大义shēn míng dà yì

    大义:正义,公理。 深深懂得正大的道理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四回:“前番我家得了一个媳妇张金凤,是那等的深明大义。”冯雪峰《狐狸和农民》:“这个狼子只好一面责备自己太迟缓,一面表明他的深明大义说:‘先至者为王……还是我谦让罢。’” 又有【深明事理】。《三家巷·二十》:“陈文娣用深明事理的神态笑了一笑,说:‘别的你求我一千件、一万件,倒还容易,只是这一件,却无法可想。’”

  • 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shū dú bǎ biàn,qí yì zì xiàn

    见【读书百遍,其意自见】(246页)。

  • 疏财仗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疏财仗义shū cái zhàng yì

    见【仗义疏财】(1355页)。

  • 熟读百遍,其义自见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熟读百遍,其义自见shú dú bǎi biàn,qí yì zì xiàn

    见【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】(246页)。

  • 贪利忘义-汉语成语大词典

    贪利忘义tān lì wàng yì

    贪求财利,忘却道义。《初刻拍案惊奇·姚滴珠避羞惹羞》:“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,在姜秀才家为妾,大娘不容。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,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。” 又有①【贪财无义】。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,久有从良之志。”②【贪财贱义】。(贱:轻视。)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元帝永光二年》:“今天下俗,贪财贱义,好声色,上侈靡。”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