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(說)是什么意思
现身说法-古書典故辭典
现身说法
佛家语。谓佛有神通,能随众生现出种种身形来解说佛法。唐释怀迪译《楞严经》:“我于彼前,皆现其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”后比喻以亲身经历为例证,说明道理或向人进行劝戒。
甘罗说赵王-古書典故辭典
甘罗说赵王
秦始皇时甘茂之孙甘罗,年十二,为始皇说服赵王割五城,始皇封甘罗为上卿的故事。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使甘罗于赵,赵襄王郊迎甘罗。甘罗说赵王曰:‘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?’曰:‘闻之。’曰:‘闻黄唐相燕欤?’曰‘闻之。’‘燕太子丹入秦者。燕不欺秦也,张唐相燕者,秦不欺燕也。燕、秦不相欺者,伐赵危矣。燕、秦不相欺,无异故,欲攻赵而广河间。王不如赉臣五城以广河间,请归燕太子,与强赵攻弱燕。’赵王立自割五城,以广河间,秦归燕太子。赵攻燕,得上谷三十城,令秦有十一。甘罗还报秦,乃封甘罗,以为上卿,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。”说(shuì税):用话劝说别人,使能听从自己意见。
郢书燕说-古書典故辭典
郢书燕说
郢人写信给燕相,误书“举烛”二字,燕相附会其意为举贤,故“郢书燕说”意为牵强附会,曲解原意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。’而误书举烛。举烛,非书意也。燕相受书而说(悦)之,曰:‘举烛者,尚明也;尚明也者,举贤而任之。’燕相白王,王大悦。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今世学者多似此类。”
说戒-古書典故辭典
说戒
佛家语。僧众在每半月的最末一日聚集起来,讲说戒律,半月中犯有过失的僧人,在此时进行忏悔。唐代王建《题诜法师院诗》有“三年说戒龙宫里”句。
说项-古書典故辭典
说项
见“逢人说项斯”条。
逢人说项斯-古書典故辭典
逢人说项斯
亦作“逢人说项”。意思是称扬人善。唐代国子祭酒杨敬之雅爱项斯之才,逢人就称赞他。杨敬之《赠项斯》诗:“几度见诗诗尽好,及览标格过于诗。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。”后谓替人说好话或讲情为“说项”。
短长之说-古書典故辭典
短长之说
战国时纵横家(策士)的学说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“务在强兵并敌,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。”从衡:即“纵横”。亦作“长短说”。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:“蒯通,善为长短说,论战国权变为八十一首。”《战国策》一书原名亦称“短长”。刘向《战国策叙录》:“中书本号,或曰《国策》,或曰《国事》、或曰《短长》,或曰《事语》,或曰《长书》,或曰《修书》。”
道听涂说-古書典故辭典
道听涂说
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’”涂:通途,道路。意思是在道路上听到的,就在道路上向人传说,必多谬误,所以为有德者所弃。也是自己没有修养的表现。后以“道听途说”表示没有根据的言论。
痴人说梦-古書典故辭典
痴人说梦
宋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九:“僧伽龙朔(唐高宗李治年号)中游江淮间,其迹甚异。有问之曰:‘汝何姓?’答曰:‘姓何。’又问之曰:‘何国人?’答曰:‘何国人。’唐李邕作碑,不晓其言。乃书传曰:‘大师姓何,何国人。’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。”本意是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。后来引申为讽刺愚昧的人凭荒诞妄想说胡话。
矰缴之说-古書典故辭典
矰缴之说
《韩非子·五蠡》:“事败而勿诛,则游说之士,孰不为用矰缴之说而侥幸其后?”矰(zēng曾)缴(zhuó浊):古代用丝系矢射鸟的工具。比喻因个人的私利而劝说别人。
不由分说-汉语成语大词典
不由分说bù yóu fēn shuō
分说:辩白。 不容辩解。《元曲选·武汉臣〈生金阁〉第三折》:“怎么不由分说,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。”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美娘躲身不迭,被公子看见,不由分说,教两个家人,左右牵手,从房内直拖出房外来。”
长话短说-汉语成语大词典
长话短说cháng huà duǎn shuō
要说的话很长,由于来不及或不必要细说,只用简短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。《歧路灯》第三十六回:“张绳祖道:‘长话短说,你与谭学生是同盟兄弟,他赢了俺一百多银子……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回:“咱长话短说,真也罢,假也罢,你说实要多少银?我买你的。”
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-汉语成语大词典
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chéng shì bù shuō,suì shì bù jiàn
遂:完成。谏:劝说,挽救。 已经做过的事不便再解释或不要再提了,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或不要再劝说了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 也单作【成事不说】。章炳麟《致伯中书·十四》:“及共和宣布,成事不说,于是树立政党。”
痴入说梦-汉语成语大词典
痴入说梦chī rén shuō mèng
本指对痴呆的人说梦话,而痴呆的人信以为真。宋·释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九:“僧伽,龙朔中游江淮间,其迹甚异。有问之曰:‘汝何姓?’答曰:‘姓何。’又问:‘何国人?’答曰:‘何国人。’唐李邕作碑,不晓其言,乃书传曰:‘大师姓何,何国人。’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。”(龙朔:唐高宗年号。)《初刻拍案惊奇·转运汉巧遇洞庭红》:“莫与痴人说梦!思量海外寻龟。”后用来讽刺人说荒唐话。《镜花缘》第十八回“今大贤说他注的为最,甚至此书一出,群书皆废,何至如此?可谓痴人说梦!” 又有【痴儿说梦】。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考索·墓碑》:“而后之人习焉不察,以为昌黎曾有此例,刻之文集中,而其子孙竟即以原稿上石者,实是痴儿说梦矣。”
打开窗户说亮话-汉语成语大词典
打开窗户说亮话dǎ kāi chuāng hu shuō liàng huà
比喻没有顾忌和隐讳地说出直话、真话。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十七章:“咱们打开窗户说亮话,只要他是个人才,咱们决不会亏待他。” 也作【打开天窗说亮话】。《红旗谱》卷三:“(那家伙)气得忽扇着嘴唇说:‘打开天窗说亮话,政治犯,请你们自行归案吧!’说着,展开一张名单,伸手搡给老夏。”
道听途说-汉语成语大词典
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
路上听来的话。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语本《论语·阳货》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”。邢昺疏:“言闻之于道路,则于道路传而说之,必多谬妄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,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”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江南闾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,羞为鄙朴,道听途说,强事饰辞。” 又有①【道路传闻】。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。韬奋《抗战以来·“来宾”种种》:“道路传闻,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,摧残合法组织,箝制正当言论,拘捕热血青年,致为亲者所痛,而为仇者所快。”②【道路藉(jí)藉】。(藉藉:杂乱众多的样子。)形容社会上人们纷纷传告。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一百二十五回:“执事胸中方略,非局外人所能窥,而道路藉藉,或谓执事者将循政府之意,而从事于武力解决。”
敦诗说礼-汉语成语大词典
敦诗说礼dūn shī shuō lǐ
诚恳学《诗》,大力讲《礼》。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依照《诗经》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行事。许地山《在费总理的客厅里》:“假使人来查办,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,捐册、帐本、褒奖状……他们还能指摘什么?”
二话不说-汉语成语大词典
二话不说èr huà bù shuō
不说任何别的话。指马上就专做某件事。《歧路灯》第四十四回:“(谭绍闻)东方微亮时,偷出的碧草轩,一径到了府衙门街。恰好白日晃赶的牲口来,二话不说,搭了牲口……一径出南门,上亳(bó)州而去。”陶承《我的一家·一》:“我还没来得及哭,舅舅闯了进来,二话不说,背起我就跑。”
逢人且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-汉语成语大词典
逢人且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,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
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互相欺骗,不能把真心话或真实情况告诉他人。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孙富叫家僮算还了酒钱,与公子携手下船。正是:逢人且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你逢人只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,切记!切记!”谢觉哉《交心》:“资产阶级的心,自私自利,‘尔虞我诈’,是不可以告人的,‘逢人只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’,他们是心隔心。” 也作【人前只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】。《清平山堂话本·戒指儿记》:“人前只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。” 也单作【逢人只说三分话】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二十一:“推发此心,更无余蕴,便是忠处。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循体事物而无所乖违,是之谓信。”
逢人说项-汉语成语大词典
逢人说项féng rén shuō xiàng
项:项斯,唐代人。 碰见人便称道项斯的才学。后指热心替人扬名或为人说情。唐·李绰《尚书故实》记载,唐代诗人杨敬之特别爱才,得知项斯颇有诗才,“赠诗云:‘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。’”清·翟灏《通俗编》卷五:“(项)斯因此名达长安,遂登科第。今云‘逢人说项’,用此事也。”(此事:指杨敬之赠诗事。)清·孽雪《一瓢诗话·五十》:“或心知,或亲串,必将其声价逢人说项,极口揄扬。” 也作【为人说项】。《孽海花》第九回:“行辕中又送来几封京里书札,雯青一一检视,也有亲友寻常通贺的,也有大人先生为人说项的。”
敢想敢说-汉语成语大词典
敢想敢说gǎn xiǎng gǎn shuō
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。谢觉哉《青年人怎样锻练自己》:“敢想、敢说也是一种斗争。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。” 又有【敢想敢干】。康濯《太阳初升的时候》:“(陈银海)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,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。”
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-汉语成语大词典
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,pó shuō pó yǒu lǐ
比喻双方各说自己是对的,各人坚持己见。艾思奇《大众哲学·八》:“‘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’,这场纠纷,实在难得排解!”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七十一章:“这一问题,‘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’,终于无法解决。” 也作【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】。鲁彦《西安印象》:“议论纷纭,莫衷一是,然又引经据典,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。”
混说白道-汉语成语大词典
混说白道hùn shuō bái dào
见【胡言乱语】(445页)。
空口说白话-汉语成语大词典
空口说白话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
形容只说不做,说了不兑现。《二刻拍案惊奇·程朝奉单遇无头妇》:“我明日将了银子来与你,现成讲兑,今日空口说白话,未好就明说出来。”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七回:“但是一件,空口说白话,恐怕不着力,前途要有点说法方好。”(前途:指被央求出力的人。) 也作【空口白话】。《孽海花》第七回:“空口白话,你们做官人,翻脸不认人,我可不上当,你须写上凭据来!”
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-汉语成语大词典
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kǒu shuō bù rú shēn féng,ěr wén bù rú mù dǔ
也作【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眼见】。见【耳闻不如目睹,目睹不如身受】(269页)。
口说无凭-汉语成语大词典
口说无凭kǒu shuō wú píng
见【空口无凭】(575页)。
梦中说梦-汉语成语大词典
梦中说梦mèng zhāng shuō mèng
佛教用语。比喻虚幻之极。后比喻毫无根据的瞎说。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卷五九六:“复次善勇猛,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。如是所说梦境自性都无所有。何以故?善勇猛,梦尚非有,况有梦境自性可说。”清·阮葵生《茶余客话》卷十一:“耳食之徒,如矮人观场,随声赞叹,更梦中说梦。”
能说会道-汉语成语大词典
能说会道néng shuō huì dào
口才好,很会讲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我们在此听得多时了,好一个能说会道的张姑娘!”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我看匡老,只有你这张嘴,能说会道。” 也作①【能说惯道】、【能言惯道】。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:“长了一张巧嘴……在人前能说惯道。”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四回:“天生一张嘴,能言惯道。”②【能言会道】、【能说善道】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回:“这位侄少爷算得能言会道。”黄药眠《自纪篇》:“他们都是能说善道的人。” 又有①【能言巧辩】、【能言善辩】。《元曲选·无名氏〈气英布〉第一折》:“恰才灵壁之战,项王遣使征布会,布与龙且有隙,称病不赴,若得能言巧辩之士,说他归降,纵项王驰还,我有韩信拒之于前……破项王必矣。”《镜花缘》第十八回:“伶牙俐齿,能言善辩。”②【能言快语】。《元曲选外编·无名氏〈刘弘嫁婢〉第二折》:“能言快语做媒婆。”《古今小说·明悟禅师赶五戒》:“今日我苏轼枉了能言快语,又向那处伸冤?”
人前只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-汉语成语大词典
人前只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rén qiá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,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
见【逢人且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】(313页)。
生公说法-汉语成语大词典
生公说法shēng gōng shuō fǎ
生公:晋末高僧竺道生。据说他讲佛法,能使顽石点头。说法:解说佛法。 比喻自身精通义理,讲解透彻,自能使人领悟、感化。语本《莲社高贤传》“竺道生入虎丘山,聚石为徒,讲《涅槃经》,群石皆为点头”。清·俞樾《余莲村劝善杂剧序》:“谁谓周郎顾曲之场,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!”
说长道短-汉语成语大词典
说长道短shuō cháng dào duǎn
随意评论是非优劣。语本汉·崔瑗《座右铭》“无道人之短,无说己之长”。《元曲选·无名氏〈神奴儿〉第一折》:“俺倒不言语,他倒说长道短的。”《醒世恒言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:“儿子病重时,我原要另择日子。你便说长道短,生出很多话来,执意要那一日。”梁启超《节本明儒学案·例言》:“吾辈一个性命,千疮百孔;医治不暇,何得有许多为人说长道短耶?” 也作①【说短论长】。《元曲选外编·无名氏〈千里独行〉第四折》:“他口里说短论长,数黑论黄。”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七十二回:“周妈又说短论长,语多滑稽,引人解颐(yí)。”(颐:面颊。解颐:大笑。)②【说长话短】。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数黑论黄雌陆贾,说长话短女随何。”(陆贾、随何:都是西汉时期的辩士。) 又有①【说白道黑】。胡乱议论、数落别人。《金瓶梅》第八十八回:“小肉儿,还恁说白道黑,他一个佛家之子,你也消受不的他这个问讯。”(恁:方言,作‘那么’讲。)②【说白道绿】。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那婆子吃了许多酒,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,正在那里张家长,李家短,说白道绿。”③【说黄道黑】。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一回:“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,拨置害人,无中生有撺掇他。”《古今小说·任孝子烈性为神》:“你且说是谁说黄道黑,我要和你会同问个明白。”(会同:一起当面。)④【数黑论黄】。明·杨珽《龙膏记·罗织》:“哎,翻云覆雨,数黑论黄都是这张嘴。”⑤【论黄数黑】。《元曲选·杨文奎〈儿女团圆〉第一折》:“你入门来便闹起,有甚的论黄数黑?”⑥【数黄道黑】。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九回:“口里絮絮叨叨,数黄道黑,真象死了人的一般。”⑦【数黄论黑】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岂亦效书生,区区于笔砚之间,数黄论黑,舞文弄墨而已乎?”⑧【数白论黄】。明·汤显祖《邯郸记·赠试》:“有家兄打圆就方,非奴家数白论黄。”
说梅止渴-汉语成语大词典
说梅止渴shuō méi zhǐ kě
见【望梅止渴】(1077页)。
说时迟,那时快-汉语成语大词典
说时迟,那时快shuō shí chí,nà shí kuài
形容当时动作的迅速、敏捷。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一回:“耿恭急叫闭门,说时迟,那时快,鲁智深、李逵早已抢入城来。”茅盾《脱险杂记·二三》:“说时迟,那时快,叶仁早又把一顶箬冠按在沚的头上……这可引得我们放声大笑。”
说一不二-汉语成语大词典
说一不二shuō yī bù èr
指说话算数,不容变动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(褚一官)到了他娘子跟前,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叶圣陶《皇帝的新衣》:“皇帝命令就地正法,为的是叫人们知道他的话是说一不二,将来没有人再敢犯那新法律。” 又有【说一是一,说二是二】。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五回:“他说一是一,说二是二,没人敢拦他。”
谈空说有-汉语成语大词典
谈空说有tán kōng shuō yǒu
以佛教的“空宗”、“有宗”二宗之说互相争辩。后也泛指聊天。宋·苏轼《寄吴德仁……》:“龙丘居士亦可怜,谈空说有夜不眠。”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七章第一节:“谈空说有,与实际应用益相远。”
谈天说地,讲古论今-汉语成语大词典
谈天说地,讲古论今tán tiān shuō dì,jiǎng gǔ lùn jīn
形容漫无边际地谈论古往今来的人和事。《死水微澜》第五部分:“于是谈天说地,讲古论今,连二小姐都不觉得疲倦。” 也作【谭天说地,讲古论今】。(谭:同“谈”。)《醒世恒言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钱青见了那先生学问平常,故意谭天说地,讲古论今,惊得先生一字俱无,连称道:‘奇才,奇才!’” 也单作①【讲古论今】、【谈天说地】。指随意闲扯。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步军招讨使孙虎臣,水军招讨使夏贵,都是贾似道门客,平昔间谈天说地,似道倚之为重,其实原没有张、韩、刘、岳的本事。”②【谈今论古】、【谈古论今】、【谈今说古】。指品评古今的人事。《西游记》第十九回:“却说三藏与那诸老谈今论古,一夜无眠。”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三十一章:“他在和田维勤躺着烟灯,谈今说古,没有完结。”巴金《谈我的散文》:“连知识也说不上,哪里还有资格谈古论今!”
谭天说地,讲古论今-汉语成语大词典
谭天说地,讲古论今tán tiān shuō dì,jiǎng gǔ lùn jīn
见【谈天说地,讲古论今】(1004页)。
为人说项-汉语成语大词典
为人说项wèi rén shuō xiàng
见【逢人说项】(313页)。
瞎说八道-汉语成语大词典
瞎说八道xiā shuō bā dào
见【胡言乱语】(445页)。
瞎说白道-汉语成语大词典
瞎说白道xiā shuō bái dào
见【胡言乱语】(445页)。
现身说法-汉语成语大词典
现身说法xiàn shēn shuō fǎ
原佛教用语。据说佛对一切生物宣讲佛法,对什么生物宣讲,佛就现出什么生物的身形来。语本《楞严经》卷六“我于彼前,皆现其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”。《景德传灯录·卷二·释迦牟尼佛》:“名曰胜善天人……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。”后比喻用亲身的经历或体会向别人进行解说或劝导。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卷一:“敬亭才出阮家,不肯别投主人,故此现身说法。”郭沫若《整理国故的评价》:“善教者教人只能现身说法,问而后应。”
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-汉语成语大词典
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yǎ ba chī huáng lián,yǒu kǔ shuō bù chū
黄连:中药,味苦。 哑巴吃了黄连,嘴里很苦却说不出来。比喻有苦难言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一章:“寡妇孤儿,恐怕受人欺侮,真是‘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’。” 也作【哑子吃黄连,说不出的苦】。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兄弟向来留心西北地理,见那些交界地方,我们中国记载,影响都模糊得很,俄国素怀蚕食之心,不知暗中被占了多少去了!只苦我国不知地理,哑子吃黄连,说不出的苦。” 又有【哑子漫尝黄柏味,自家有苦自家知】。(漫尝:遍尝。黄柏:即黄檗,落叶乔木,树皮可入药,味苦。)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回:“文姜深闺寂寞,怀念诸儿,病势愈加,却是胸中展转,难以出口。正是‘哑子漫尝黄柏味,自家有苦自家知’。”(文姜:战国时齐僖公之女。诸儿:齐僖公之子,后继位为齐襄公。)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-汉语成语大词典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,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
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下诏刊印的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……《元史》、《明史》等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。 比喻事物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。《官场现形记·序》:“仆尝出入卑鄙龌龊之场,往来奔竞夤缘之地,耳之所触,目之所炫,五花八门,光怪万状。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《啼笑因缘》第八回:“我对于社会上一切娱乐的事,都不大在行。这会子叫我介绍一样给人,真是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了。” 也作【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】。《啼笑姻缘》续集第八回:“她这两句话,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。”
异端邪说-汉语成语大词典
异端邪说yì duān xié shuō
异端: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。《论语·为政》“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”朱熹集注:“异端,非圣人之道,而别为一端。”邪说:指不正派的学说。 指非正统、不正派的学说和思想言论。《读通鉴论·梁元帝·二》:“以学而游移其志,异端邪说,流俗之传闻,淫漫之小慧,大以蚀其心思,而小以荒其日月,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,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?”《赵子曰》第十七:“比如,人家骂学生一句,咱就骂十句;人家要拆学堂,咱就登时去找斧子;人家骂过激党是异端邪说,咱就说过激党该千刀万剐,五雷轰顶!这么办,行了,做官有望了!”
淫学流说-汉语成语大词典
淫学流说yín xué liú shuō
淫:浮华。 指不合正道的邪说。语本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“放淫辞,邪说者不得作”。《吕氏春秋·知度》:“至治之世,其民不好空言虚辞、淫学流说。”
郢书燕说-汉语成语大词典
郢书燕说yǐng shū yān shuō
郢: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,在今湖北江陵县北。燕:春秋战国时的一个诸侯国,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。 郢地来的书信,燕相自作解说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(wèi)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。’云而过书‘举烛’。‘举烛’,非书意也。燕相受书而说(shuō)之,曰:‘举烛者,尚明也;尚明也者,举贤而任之。’燕相白王,王大说(yuè)。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今世学者多似此类。”(遗:送,致。书:写。过书:误写。说:前一“说”为解说;后一“说”同“悦”,喜欢。白:告诉。)后用以比喻穿凿附会,任意曲解。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·卷四·〈春秋〉阙疑之书》:“是以新说愈多,而是非靡定。故今人学《春秋》之言,皆郢书燕说,而夫子不能逆料者也。”清·全祖望《周躄堂事辨诬》:“郢书燕说,不幸而传,则文献之祸也已。”清·汪琬《使琉球录序》:“间有作者,又多乐道怪奇,承袭讹谬,直等于郢书燕说耳。”
众说纷纭-汉语成语大词典
众说纷纭zhòng shuō fēn yún
纷纭:多而杂乱。 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。张天民《路考》:“因此,小梁就有了外号,有人叫他‘拼命三郎’,有人叫他‘云里飞’,也有人叫他‘梁大胆儿’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” 也作【众议纷纭】。廖承志《致蒋经国先生信(1982年7月24日)》:“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,台湾上下众议纷纭。”
著书立说-汉语成语大词典
著书立说zhù shū lì shuō
著书写文章,创立自己的学说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五回:“天子叹息了一回,随教大学士传旨:‘……将南京元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,鼓吹休明。’”郭沫若《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》:“又例如同样爱被征引的‘归矛’说,也早就被扬弃了……然而新史学家们至今都还在引用来著书立说。”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二章:“孙武子著书立说。”也作【著书立言】。明·李贽《焚书·童心说》:“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,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?”
自圆其说-汉语成语大词典
自圆其说zì yuán qí shuō
圆:圆满,周全。 使自己的说法前后照应,周全无漏洞。章炳麟《儒术真论》:“然则释家盖能识此旨,而故为不了以自圆其说也。”郭沫若《儒家八派的批判》:“性善性恶,本来都是臆说,但孟派尚能自圆其说,而荀派则常常自相矛盾。”
著书立说-中华成语大词典
著书立说zhù shū lì shuō
著书:写文章。立说:建立学说。指写文章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,或建立自己的学说理论体系。(清)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五回:“收南京元武湖赐于庄尚志著书立说,鼓吹休明。”
说一不二-中华成语大词典
说一不二shuō yī bù èr
说一就是一,不再改变成二。形容说话算数,不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许诺。(清)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跟前,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,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也作“说一是一,说二是二”。(清)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一回:“何小姐想,我是向来说一是一,说二是二,早间既有那等一句话,此时没个说了不算的理。”
痴人说梦-中华成语大词典
痴人说梦chī rén shuō mèng
傻人说胡话,而有人又信以为真。形容愚不可及。(宋)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九:“僧伽龙朔中游江淮间,其迹甚异。有问之曰:‘汝何姓?’答曰:‘姓何。’又问:‘何国人?’答曰:‘何国人。’唐李邕作碑,不晓其言,乃书传曰:‘大师姓何,何国人。’”(清)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八回:“甚至此书一出,群书皆废,何至如此,可谓痴人说梦。”
打开天窗说亮话-中华成语大词典
打开天窗说亮话dǎ kāi tiān chuāng shuō liàng huà
天窗:为增加室内亮度,装在房顶上的窗子,也有叫“亮瓦”。亮话:借天窗的“亮”喻“明”,指把话说明白。直截了当地把话说清楚,或把事点穿,不要含糊。形容说话办事直爽,不遮掩。(现代)茅盾《茅盾选集·故乡杂记》:“不管他们是信也罢,不信也罢,我不能不打开天窗说亮话。”
郢书燕说-中华成语大词典
郢书燕说yǐng shū yān shuō
郢: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。郢书:指郢地人的书信,其中有误写的语句。燕:古国名,这里指燕相。燕说:指郢地人信中误写的语句,燕相国望文生义地加以解释。后用以比喻穿凿附会或曲解原意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燕国相书者,夜书,火不明。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’。而误书‘举烛’。举烛,非书意也。燕相国受书而说(悦)之曰:‘举烛者,尚明也;尚明也者,举贤而任之。’燕相白王,王大悦,国以治。治国治矣,非书意也。今世学者,多似此类。”(清)王琦《李太白全集·序》:“自念征经引史,亦不无郢书燕说之误,或失作者命意修辞之旨。”
不由分说-中华成语大词典
不由分说bù yóu fēn shuā
不由:不允许。分说:分辩、辩白。形容不允许辩白解释。(明)臧懋循《元曲选〈争报恩〉楔子》:“那厮不由分说,将我乱打。”也作“不容分说”。(明)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九回:“那罗刹不容分说,双手轮剑,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,砍有数十下,这行者全不认真。”(清)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二回:“宝钗不容分说,笑灌了湘云一杯。”
说嘴打嘴-中华成语大词典
说嘴打嘴shuō zuǐ dǎ zuǐ
说嘴:夸口、吹牛。打嘴:爱夸口吹牛,出了丑,自打嘴巴。比喻自作自受。(清)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:“老不死的娼妇,怎么造下孽了?说嘴打嘴,现世现报!”
说长道短-中华成语大词典
说长道短shuō cháng dào duǎn
长:长处、优点、好的、是。短:短处、缺点、不好的、非。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。(汉)崔瑷《座右铭》:“无道人之短,无说己之长。”(明)臧懋循《元曲选·〈神奴儿〉一》:“俺倒不言语,他倒说长道短的。”也作“说短论长”。(宋)苏轼《东坡词·满庭芳·警悟》:“又仅须抵死,说短论长。”
说东道西-中华成语大词典
说东道西shuō dōng dào xī
形容嘴碎好说,说这说那的。(明)圆极居顶《续传灯录·卷二十·有瑞禅师》:“说东道西,指南言北。”
谈天说地-中华成语大词典
谈天说地tán tiān shuā dì
天文地理什么都说。形容没目的漫无边际地闲聊。(明)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,故意谈天说地,讲古论今。”也作“说地谈天”。
逢人说项-中华成语大词典
逢人说项féng rén shuō xiàng
逢:遇到。说:称赞。项:指唐代诗人项斯。遇到人就称赞项斯。比喻到处说某人的好处。也指到处为人说情,说好话。(唐)杨敬之《赠项斯》:“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