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、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现代汉语词典 > 杙

杙(杙)是什么意思

  • 杙-古文观止词典

    杙yì

    【词性】:名词

    小木桩(1)。《进学解》: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,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,欲进其豨苓也。——这就是所说的责问工匠不用小木桩做柱子,指责医师用昌蒲作长寿药,想推荐使用他的豨苓呀。

  • 杙-古汉语常用词词典

    杙yì

    小木桩。《左传·襄公十七年》:“以~抉其伤而死。”

  • 杙-现代汉语大词典

    杙yì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一头尖的短木,木桩。②打桩。如:杙屋。

  • 杙屋-现代汉语大词典

    杙屋yì wū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指水上房屋。在水上建房,要先在水中打桩以为支柱,故称。蔡元培《民族学上元进化观》:“最初人类的居住,上者为巢,下者营窟,当然简单之至。后来由水上杙屋之制而进为楼阁,由游牧帐篷之式而进为圆穹。”

  • 桃杙-汉语大词典

    桃杙

    【1】桃橛的别名。参见“[桃橛]”。

  • 木杙-汉语大词典

    木杙

    【1】木桩。{郭沫若}《下龙湾》诗之七“舟行掠過{白騰江}﹐傳道{元}軍此敗亡”原注:“利用退潮之際﹐於江中多設木杙。漲潮時誘{元}軍入江。潮退﹐{元}軍船隻爲木杙所阻。”

  • 杙-汉语大词典

    《廣韻》與職切,入職,以。【1】一头尖的短木,木桩。《左传·襄公十七年》:“{齊}人獲{臧堅}。{齊侯}使{夙沙衛}唁之﹐且曰:‘無死!’{堅}……以杙抉其傷而死。”《尚书大传》卷二:“爨竈者有容﹐椓杙者有數。”{郑玄}注:“杙者﹐繫牲者也。”《南史·程文季传》:“{齊}人並下大柱爲杙﹐栅水中。”{宋}{苏轼}《西新桥》诗:“百夫下一杙﹐椓此百尺泥。”{清}{纪昀}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三》:“以杙塞其穴口﹐而鋸平其外。”【2】拴系于木桩上。{唐}{刘禹锡}《救沈志》:“相與乘堅舟﹐挾善器。維以修﹐杙於崇丘。”{宋}{王安石}《歌元丰》诗:“老翁塹水西南流﹐楊柳中間杙小舟。”{宋}{姜夔}《昔游诗》:“杙船遂登岸﹐急買野家酒。”【3】用木桩或木桩类物楔入或戳刺。《旧唐书·薛仁杲传》:“初拔{秦州}﹐悉召富人倒懸之﹐以醋灌鼻﹐或杙其下竅﹐以求金寳。”{宋}{洪皓}《松漠纪闻》卷上:“{骨打}({阿骨打})憤甚﹐拔小佩刀欲剚之。{悟室}急﹐以手握鞘。{骨打}止得其柄﹐杙其胸﹐不死。”{明}{徐弘祖}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三》:“仍由中洞出外巖﹐北杙一木﹐透石隙間。”【4】见“杙步”。

  • 杙屋-汉语大词典

    杙屋

    【1】指水上房屋。在水上建房,要先于水中打桩以为支柱,故称。{蔡元培}《民族学上之进化观》:“最初人类的居住﹐上者为巢﹐下者营窟﹐当然简单之至。后来由水上杙屋之制而进为楼阁﹐由游牧帐篷之式而进为圆穹。”

  • 杙步-汉语大词典

    杙步

    【1】拖着脚步,脚不离地缓步移动。杙,“曳”之讹。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:“{孔子}之弟子從遠方來者,{孔子}荷杖而問之曰:‘子之公不有恙乎?’搏杖而揖之,問曰:‘子之父母不有恙乎?’置杖而問曰:‘子之兄弟不有恙乎?’杙步而倍之,问曰:‘子之妻子不有恙乎?’”{陈奇猷}校释:“{孫}({孫詒讓}){蔣}({蔣維喬})以‘杙’爲‘曳’之譌,是也……上問兄弟已置杖,此時杖已不在手中,故問妻子則曳步。”一说,“杙步”应为“曳杖”﹑“杖步”。参阅《广韵·上養》﹑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一〇引《吕氏春秋·异用》。

  • 杙地-汉语大词典

    杙地

    【1】钉木桩于地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下》:“人負一木﹐以繩三約之﹐係其髮驅之;夜則杙地繫而仆﹐蒙以罽﹐守者寢其上。”

  • 桷杙-汉语大词典

    桷杙

    【1】指木椽﹑木桩之类的木料。《说郛》卷八十引{宋}{许棐}《献丑集·瘗木文》:“何桷杙不齒﹐輹輻不録﹐而泛泛水中爲不剡之舟乎?”

  • 椓杙-汉语大词典

    椓杙

    亦作“[椓弋]”【1】谓捶钉木桩。{清}{赵翼}《舟发发阳》诗:“逆風椓杙牢﹐順風駕帆嫋。”《尚书大传》卷四:“椓杙者有數。”{郑玄}注:“杙者﹐繫牲者也。”《隋书·酷吏传·元弘嗣》:“每鞫囚徒﹐多以酢灌鼻﹐或椓弋其下竅﹐無敢隱情﹐姦僞屏息。”{宋}{苏辙}《书郭熙横卷》诗:“投篙椓杙便止宿﹐買魚沽酒相逢迎。”

  • 椽杙-汉语大词典

    椽杙

    【1】椽子和小木桩。{唐}{玄奘}《大唐西域记·乌仗那国》:“棧道虚臨﹐飛梁危構﹐椽杙躡蹬﹐行千餘里﹐至{達麗羅川}。”【2】泛指小木。喻平庸之才。{宋}{孔平仲}《送张天觉》诗:“聖明天子聚羣材﹐下至椽杙猶收拾。”{宋}{王安石}《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》之二:“功名苟不諧﹐廊廟等閭閻。况乃掄椽杙﹐其誰辨楩柟。”

  • 橛杙-汉语大词典

    橛杙

    亦作“[橜杙]”【1】木桩。{元}{贡师泰}《过仙霞岭》诗:“或鋭若戈矛﹐或卓若橜杙。”

  • 狙杙-汉语大词典

    狙杙

    【1】系猴的木桩。语本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{宋}有{荆氏}者﹐宜楸柏桑。其拱把而上者﹐求狙猴之杙者斬之;三圍四圍﹐求高名之麗者斬之;七圍八圍﹐貴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斬之。”{唐}{段成式}《酉阳杂俎·毛篇》:“見舶主説本國取犀﹐先於山路多植木如狙杙﹐云犀前脚直﹐常倚木而息﹐木欄折則不能起。”【2】谓猴缘木。形容行动矫捷。{宋}{王安石}《芝阁记》:“山農野老﹐攀緣狙杙﹐以上至不測之高﹐下至澗溪壑谷。”

  • 鐵杙-汉语大词典

    鐵杙

    【1】铁桩。《六韬·军用》:“天雨﹐蓋重車上板﹐結枲鉏鋙﹐廣四尺﹐長四丈以上﹐車一具﹐以鐵杙張之。”{北魏}{郦道元}《水经注·渐江水》:“{齊}({賀齊})以鐵杙椓山﹐升出不意﹐又以白棓擊之。”{杨守敬}纂疏引{赵一清}曰:“杙﹐音弋﹐橜也。鐵杙者﹐取寸鐵如木橜﹐所以緣而升山也。”{清}{魏源}《圣武记》卷十四:“其有城河通舟者﹐與樹樁木於水上﹐勿若伏鐵杙於水際。”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