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ǎo、ào、niù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拗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幼”,五行属土。

〔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幼声。本义是用手折断。

〔拗〕字仓颉码是QVIS,五笔是RXLN86,RXET98,四角号码是54027,郑码是DZZY,中文电码是2152,区位码是6254

〔拗〕字的UNICODE是U+62D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303,UTF-32:000062D7,UTF-8:E6 8B 97。

〔拗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995,属次常用字

〔拗〕字异体字是㑃、抝、𢰃、𢱇、𢲷
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手,幼声。本义:用手折断。

2.同本义。

break;

捣麝成尘香不灭,拗莲作寸丝难绝。 —— 唐· 温庭筠《达摩支曲》十分小心的拗开了,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,白气散了,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。 —— 鲁迅《药》

拗折(折断)

3.转折;弯转。

turn; bend;

读到这里,他总是微笑起来,而且将头仰起,摇着,向后面拗过去,拗过去。 —— 鲁迅《朝花夕拾》

4.另见 ào;niù。


◎弯曲使断,折。竹竿~断了。


笔顺:横、竖钩、提、撇折、撇折、点、横折钩、撇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020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426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373頁,第3
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於絞切;《正韻》:於巧切,𡘋坳上聲。《說文》:手拉也。《增韻》:折也。《尉繚子》:拗矢折矛。王令詩:低樹狂貌日摧拗。

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於教切,坳去聲 —— 拗戾,固相違也。《朱子語類》:王臨川天資亦有拗强處。李綽《秦中歲時記》:初冬納文書,却謂之選門閉。四月選事畢,却謂之選門開。選人名在令史前,謂之某家百姓。狀在判後,又却須黏在判前,因名四拗。

又,《集韻》:於交切,音坳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乙六切,音郁 —— 抑也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蹂躪其十二三,乃拗怒而少息。【註】禽獸十分殺其二三,抑士卒怒以少息焉。

又,《集韻》:於糾切,幽上聲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ǎo、ào、ni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幼,五行属

〔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幼声。本义是用手折断。

〔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ǎo] ⑴ 弯曲使断,折 [ào] ⑴ 不顺,不顺从 [niù] ⑴ 固执;倔强,不驯顺⑵ 扭;拧⑶ 扭曲;弯曲。

字源字形

拗(印刷字体·宋·广韵)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
拗(印刷字体·宋·增韵)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
拗(印刷字体·明·洪武正韵)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
拗(印刷字体·清·康熙字典)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於絞切頁碼408頁,第28字續丁孫

拗手拉也。从手幼聲。

白话解释

拗,两手对拉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幼”作声旁。

拗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07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1035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775頁
4說文校箋第540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485頁,第1字
6說文今釋第1786頁,第3字
7說文探原第6043頁,第2字
8說文集注第2593頁,第1字
9說文標整第322頁,第12字
10標注說文第518頁,第3字
11說文注箋第4283頁,第2字
12說文詁林第11998頁【補編】第14914頁
13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727頁,第3字
14古字釋要第1130頁,第12字
15新附通誼第65頁,第3字

国语辞典

◎不顺。

唐•孟郊〈峡哀〉诗一○首之八:“腥语信者谁?拗歌欢非真。”

拗口。

◎反抗。

唐•韩愈〈答孟郊〉诗:“古心虽自鞭,世路终难拗。”《红楼梦•第七○回》:“众人不敢违拗,只得回房去,另妆饰了起来。”

◎固执、倔强。

《警世通言•卷四•拗相公饮恨半山堂》:“因他性子执拗,主意一定,佛菩萨也劝他不转,人皆呼为拗相公。”

他的脾气真拗。

◎折。

《玉篇•手部》:“拗,拗折也。”唐•温庭筠〈达摩支曲〉:“捣麝成尘香不灭,拗莲作寸丝难绝。”

◎抑制。

《集韵•入声•屋韵》:“拗,抑也。”《文选•班固•西都赋》:“蹂躏其十二三,乃拗怒而少息。”唐•杜甫〈天狗赋〉:“洎千蹄之迸集兮,始拗怒以相贺。”

两岸词典

◎倔强;顽固。

执拗、脾气真拗、拗不过他,只好答应了。

◎强词夺理。

硬拗、事实摆在眼前,你就不要再拗了。

◎折弯。

拗花、拗折、拗断筷子。

◎不顺;违逆。

拗口、拗句、违拗。

翻译

to pull, drag, break off, to pluck (a flower); bent, warped; perverse, obstinate knicken (V) opiniâtre, têtu, entêté, rétif, difficile, désobéissant, plier en deux de manière à briser, défier, désobéir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