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动〕字拼音是(dòng),部首是力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动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云、力”,五行属火。
〔动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力,重声。《说文》古文从“辵”。本义是行动;发作。
〔动〕字仓颉码是MIKS,五笔是FCLN86,FCET98,四角号码是14727,郑码是BDZY,中文电码是0520,区位码是2215。
〔动〕字的UNICODE是U+52A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160,UTF-32:000052A8,UTF-8:E5 8A A8。
〔动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353,属常用字。
〔动〕字的近义词是行、移,反义词是静,异体字是㣫、働、動、𡺍、𨔝。
动词
1.形声。从力,重声。《说文》古文从“辵”。本义:行动;发作。
2.同本义。
act; break out; show effect;
动,作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动而健。 —— 《易·彖传》。虞注:“震也。”效天下之动者也。 —— 《易·系辞》。虞注:“发也,变动不居。”将终岁勤动。 —— 《孟子》。注:“作也。”度义而后动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寨中人蜷伏不少动。 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按兵不动;动着(开始下棋);动止(行动和静止;训练调度);动烦(爆发战乱);动转(行动,活动)
3.摇动,震动,移动。与“静”相对。
move; stir;
风移影动。 —— 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秋风之动容兮。 —— 《楚辞·抽思》物莫之能动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夜间,大鱼动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动耽(动弹);动履(走动);动展(伸展;活动);动息(动静;消息);动惮(动静);动程(动身;起程);风吹草动;别动人家的东西;振动;活动;动起(方言。动不动);动移(移动);动步(迈步前行);动不得;不能动
4.动摇;震撼。
wave; shake; shock;
忽魂悸以魄动,恍惊起而长嗟。 —— 李白《梦游天姥呤留别》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 —— 《孟子·告子下》风雨不动安如山。 —— 唐·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5.触动感应;感动。
response; move; touch;
明则动。 —— 《礼记·中庸》。注:“动,动人心也。”乡园多故,不能不动客子之愁。 —— 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动性(动心);动心(遇事而心志动摇;感动人心)
6.萌动。
bud; germinate;
春气动,鲜不疫矣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7.做;操作;劳作。
do; operate; work;
动作(劳动;耕作);动乖(动不动就违反);动事(兴办事业;日常应用的器具)
8.使用 。
use;
大动干戈;动支(动用支取);动使(动事。用具;器皿);动筷子;动文
9.改变 。
change; alter;
动色(脸色改变);动意(改变意向);动一两个字
10.〈方〉∶吃 。
eat;
她向来不动鱼虾;动啖(吃东西)
副词
◎动不动,常常 曹公,豺虎也,挟天子以征四方,动以朝廷为辞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①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,与“静”相对。变~。波~。浮~。振~(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,不断作往复运动。亦称“振荡”)。震~(①颤动或使颤动,如“门窗~~了一下”;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,如“~~全国”)。
②使开始发生。发~。
③使用。~用。~武。~问(客套话,请问)。
④使起作用或变化,使感情起变化。感~。~人心弦。娓娓~听。~容。
⑤吃(多用于否定式)这几天不~荤腥。
⑥非静止的。~画。
⑦可变的。~产。
⑧行为。举~。~作。
⑨常常。~辄得咎。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力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42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8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7頁,第9字
古文: 㣫 、 𨔝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徒摠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杜孔切,𡘋同上聲。《說文》作也。《增韻》:動,靜之對。《易・坤卦》: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《書・說命》:慮善以動,動惟厥時。
又,《廣韻》:出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仲春,蟄蟲咸動。
又,搖也。庾信〈夢入內堂〉詩:日光釵焰動,窗影鏡花搖。
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徒弄切,同去聲。《易・繫辭》: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。《韻會》:凡物自動,則上聲 —— 彼不動而我動之,則去聲。
又,《集韻》:覩孔切,音董 —— 振動,拜也,以兩手相擊而拜。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,蓋古之遺法。
〔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力部。
〔動〕字拼音是dò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重、力。
〔動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力,重聲。《說文》古文從「辵」。本义是行動;發作。
〔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òng] ⑴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,與「靜」相對⑵ 使開始發生⑶ 使用⑷ 使起作用或變化,使感情起變化⑸ 吃(多用於否定式)⑹ 非靜止的⑺ 可變的⑻ 行爲⑼ 常常
汉 石经 熹平石经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汗简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總切頁碼第460頁,第24字續丁孫
作也。从力𡍺聲。
古文動从辵。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待總反頁碼第1082頁,第1行,第2字述
作也。從力重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82頁,第2行,第1字述
古文動從辵。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緫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798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15頁,第10字
作也。
作者,起也。
从力。重聲。
徒緫切。九部。
古文動。从辵。
动,起身作事。字形采用“力”作边旁,采用“重”作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动”,采用“辵”作边旁。
金文動字不從力,作從辛從目、重聲的「童」字。戰國文字增加從辵或從力的意符,而兩種寫法都被《說文》所吸收。戰國文字從辵、童聲演變到《說文》古文改成從辵、重聲,因為童、重古代音讀相通。篆文則作從力、重聲,從力表示動作的進行,重聲標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繼承篆文左聲右形的寫法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914頁,第9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77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7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13頁,第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49頁,第2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036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399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819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913頁,第4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5頁,第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89頁,第10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59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423頁【補遺】第1802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3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16頁【崇文】第486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13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427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1268頁,第11字 |
move, happen; movement, action agieren (V), bewegen (V), handeln (V) bouger, se mouvoir, toucher à, déplacer, agir, se mettre en action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