阏(閼)是什么意思
阏-古代汉语字典
阏
【释义】:
㈠ è△①阻塞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民气郁阏而滞著。”(滞著:不舒畅。)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,而不得听,谓之阏听。”(音声:音乐。)②挡水的堤坝。《汉书·召信臣传》:“开通沟渎,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。”(起:指兴建。提阏:堤堰。)
㈡yān ③[阏蓬]天干中“甲”的别称。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寅在甲曰阏阏。”④[阏氏zhī]汉时匈奴王后的称号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单于有太子名冒顿,后有所爱阏阏,生少子。”
阏-常用古汉语字典
阏è
【繁体字】:閼
【释义】:
[动]遏止,阻止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,而后乃今将图南。蔡邕《樊惠渠歌》:我有长流,莫或阏之。
阏-古代汉语字典
阏yān
【释义】:
见“阏”㈡。
阏-难僻字字典
阏
【释义】:
㈠(yān烟)阏氏(zhī):汉时匈奴王后的称号。
㈡(è厄)堵塞。
㈢(yù育)通“淤”。淤泥。
阏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阏è閼
【释义】:
〈文〉①阻塞阏止|阏塞。→②用来阻塞遮挡的东西堤阏(水闸)。
另见yān。
阏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阏yān閼
【释义】:
[阏氏]yānzhī汉代匈奴王后的称号。
另见è。
阏-汉字异读字典
阏
㈠è ①阻塞。《汉书·中山靖王胜传》:“今臣雍阏不得闻。”②闸板。《汉书·召信臣传》:“开通沟渎,起水门提阏,凡数十处。”
㈡yān 〔专〕阏氏:亦作“焉提”。汉时匈奴单于之妻的称号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有所爱阏氏,生少子。”
㈢yù 〔专〕阏与,古邑名。在今山西和顺西北。
阏伯-历代避讳字汇典
阏伯è bó
陶唐氏火正(居商丘)、宋封宣明王名阏伯。
〔改称〕《宋史·礼志六》载:孝宗乾道五年,太常少卿林栗等言:“本寺已择九月十四日,依旨设位,望祭应天府大火,以商丘宣明王配。二十一日内火,祀大辰,以阏伯配。大辰即大火,阏伯即商丘宣明王也。缘国朝以宋建号,以火纪德,推原发祥之所自,崇建商丘之祠,府曰应天,庙曰光德,加封王爵,锡谥宣明,所以追严者备矣。今有司旬日之间举行二祭,一称其号,一斥其名,义所未安。乞自今祀荧惑、大辰,其配位称阏伯,祝文、位板并依应天府大火礼例,改称宣明王,以称国家祟奉火正之意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